首页 > >内容

投行年轻人还是那么累

2019-8-6     来源:互联网

投资银行可不是个舒坦的职业选择。作为在一家美国投行干了几年的分析师,我自己的苦苦经历就能说明这点。情况仍旧有待改变。


 投行年轻人还是那么累


2013年的夏天,初级银行家的工作时间受到了深刻的关注。当时有报道称,美国美林银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实习生莫里兹•艾哈特(Moritz Erhardt)在连续工作了72个小时之后因癫痫发作而死亡。

艾哈特的死让公众大致了解了那些选择投行这一所谓光鲜亮丽职业的学生们所面临的严苛工作环境。我对此事表示同情,但又禁不住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某个没那么被妖魔化的行业,也许造成的舆论影响将更大。如果是一名年轻的医生连着三晚没睡而死呢?

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是,年轻的银行家们工作致死的事件既非罕见、也并非因为一些少见的个人身体状况。造成他们年纪轻轻就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是那种遍布全行业的逼着年轻人不断给自己加码的工作文化。所有人都想证明自己、得到上级的表扬、在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以我的经验,分析师在厕所里睡觉或哭鼻子是很常见的事;情绪失控、身体崩溃也是家常便饭。自艾哈特死讯以来,各家投行已推出了种种旨在确保新入职年轻人工作和生活能更平衡的规章制度。比如高盛禁止分析师周六工作,摩根大通引入了每月一次的“双休日不干活”制度。花旗和其他银行也实行了类似规定。

公司的宣传部门普遍将此视为成功之举,但你要是去问问投行分析师他们现在的处境,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在高盛,周六不干活的规定意味着工作日上班时间更长,以及周日要加班。摩根大通的规定滋生出了一个“随叫随到”的值班系统,分析师会随时接到电话,顶替某位正逢“双休日不上班”的同事去干活。

许多银行成立了初级员工小组来督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然而这似乎只是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不会真的有人来听的途径罢了,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一方面,公众再次开始关注初级银行家的生活工作平衡情况,另一方面,某些美国银行私下设定了每周75-80小时工作时间的目标,这两者之间看上去很难达成一致。

今年夏天,当摩根大通投行部给新入职初级员工发放了一份内部休假政策备忘录时,外部看法和内部现实之间的差距再次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份通知赤裸裸地提醒大家:如果员工在项目正在进行时休假,那么公司不会派人暂时顶替他的工作;员工应该随时带着笔记本电脑以方便远程联系,也必须每天查看工作邮件并回复。末尾还建议不要设置“不在公司”的自动邮件回复。

从这份备忘录不难看出,在投行上班就不应该有休假,你只是换到了气温更加舒适的沙滩上去工作罢了。

要改善这些才20岁出头、在金融城里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的工作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高层领导和中层经理的工作文化。但是,没有多少证据表明这方面能发生多大的变化。

大多数银行仍然将长时间工作、牺牲健康和家庭生活视为一项“通过仪式”。各公司都将其初级员工看成消耗品,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未来领导对待。这类大男子主义态度跟引发金融危机的那种短期、幼稚的行为完全一样。而在我们宣称“经过改革”的金融机构里,这些行为仍旧存在,可以说是为大家拉响了警钟。

作者是一名在某家大投行工作的第三年分析师。Jim Keen为化名。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站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