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

A股熔断机制就是东施效颦

2019-7-25     来源:互联网

中国A股即便没有熔断机制,一个交易日的波动幅度最多也就是10%,不过触发涨跌停板后,并非完全无交易,只是限定了单边交易,可是一旦触发熔断,市场将不再具有交易流动性。或许这才是熔断机制会比涨跌停板更具杀伤力的原因。


A股熔断机制就是东施效颦


2016年伊始的四天,中国A股释放出比北韩氢弹试验更大的震撼,1月4日第一天实施所谓熔断机制,即在下午开始后不久触发第一级下跌阈值,经过15分钟冷静期后,又迅速继续下跌触发第二级阈值,导致市场直接收市。经过1月5日、6日连续两个看似了无生趣,却又暗潮涌动的交易日后,1月7日,A股在开盘仅仅半小时左右,即连续触发两级下跌阈值,并收市。有人戏言,新疆的证券营业部甚至还没天亮就下班了。更新的消息是1月7日夜,在众多财经媒体截版的期待之下,证监会[微博]将仅仅面世4天的熔断机制暂停了。


为什么在一个几乎没有明显“黑天鹅”出现的时段,A股会闹出这样奇葩的事情?原因就是熔断机制。众所周知,股票市场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一般正常的资本市场,为了对冲投资风险,通常会在股票的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进行反向操作,比如在现货市场买入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是相反,从而控制股票交易风险,但A股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在A股的现货端,实行10%的涨跌停板、T+1交易及融资融券(买空卖空)高门槛的模式,而在A股的期货端,原本没有任何涨跌幅度的限定机制、同时实行T+0与保证金和简单买空卖空的交易模式。


也就是说A股的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并非风险对冲管理的关系,而是利用不同市场交易制度进行大规模跨市场套利的关系,举个例子,因为可以在期货市场随时买卖甚至买空卖空,那么为了在期货市场谋取超额杠杆收益,就会同时在现货市场不断卖出,由于股票的现货与期货具有不同时间的关联性,因此现货市场的抛售会引发期货市场的下跌,又由于期货市场更灵活、更杠杆化的特性,在现货市场的抛售损失就远远小于期货市场上的投机收益,因此就会产生跨市场的套利,反之亦然。


2015年夏天因监管层强力去杠杆引发的股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就是不少资本大鳄通过疯狂操纵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波动,从而谋其不正当的投机收益,为了防止现货与期货两个股票市场的联动反应,进一步恶化A股的基础,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管层于去年末在参考发达资本市场经验后推出了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熔断机制,该机制分为两级阈值,当沪深300指数波动幅度达到5%时,即触发第一级阈值、A股市场暂停交易15分钟,当沪深300指数波动幅度达到7%时,即触发第二级阈值、A股市场直接收市。


原本熔断机制的用意,是防止因为股指在期货市场的波动反向影响现货市场,而5%、7%两档阈值的设定也是充分参考了A股大盘指数历史波动数据和国外资本市场的设定经验,因为成熟资本市场每天的波动幅度通常在0%-2%之间,超出2%的波动已经算是大幅波动,因此设定为5%、7%具有防止市场发生非正常波动的预警效果。


但恰恰中国A股的现货端实行了最多的交易限制,像T+1、像10%的涨跌停板,也就是说中国A股即便没有熔断机制,一个交易日的波动幅度最多也就是10%,不过触发涨跌停板后,并非完全无交易,只是限定了单边交易,可是加上熔断机制的话,股价波动不仅幅度被缩小,而且一旦触发则是暂停交易或直接收市,换句话说,就是一旦触发熔断,市场将不再具有交易流动性。或许这才是熔断机制会比涨跌停板更具杀伤力的原因。


所有的投资者都担忧股票失去交易的流动性,因为失去交易流动性就意味着持有的股票变现的能力下降,就存在持股贬值的风险,因此在较低阈值的设定下,当市场开始小幅下挫时,触发熔断的磁吸效应就凸显,磁吸效应越凸显、阈值被触发后失去交易流动性的概率就越高,那么投资者、特别是程序交易投资者,就会更大规模的卖出、领先其他卖出地卖出,逐渐攀比式的卖出越滚越大、磁吸效应也就越来越明显,最终涓涓卖出细流汇成触发熔断的巨浪。而A股在2%-3%幅度的波动,是家常便饭。


那么为什么不将熔断的阈值设定的大一些?前面说过,个股具有涨跌停板限制,每个交易日最多也就是10%的波动幅度,如果设置熔断机制的阈值在8%或10%,那么熔断机制根本就是个脱了裤子放屁的多此一举。


那么为什么监管层还要推出熔断机制呢?原因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有了上次股灾后从上到下指责监管层管理股市不利的前车之鉴,那么不管黑猫白猫、有猫就先出来走两步,有事不干要被骂,或许干了不好就不会被骂呢,何况说这回干的都是发达市场的先进经验?


殊不知,此番东施效颦的推出熔断机制,非但没有赢得市场掌声,反而遭千夫所指,甚至连累的港股、周边市场也跟着躺枪。为什么?因为A股收市了,没法继续卖,那就只好转战港股大卖特卖与中国A股相关的股票,港股不够卖,那就卖日股、卖韩股、卖台股、卖、卖、卖!谁让你们长得都差不多呢!


话说一个好好的熔断机制,为何就南橘北枳了呢?难道A股就真是一块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其实核心问题,不在熔断机制而是A股交易的一些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举个例子,比如涨跌停板制度,当一个板块中的某一个上市公司出现了问题,即使拼了吃奶的力气卖空,那么最多也就能够下跌10%,而10%能收益多少呢?


其实刨除各种交易成本可能剩下的还不够塞牙缝,特别是增加了杠杆后,唯有足够的规模才可能积小利而成大胜,那么没办法不能卖出问题的公司,就只好连带板块内类似公司一起卖,谁让你们长得又差不多呢?为什么会说“又”?因为或许一家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卖空再说,所以中国A股的所谓波浪式轮动型以板块交替为主导的市场行情,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当一个好的熔断机制与一大撮不好的涨跌停板、T+1、融资融券不健全等机制放在一起,改动后者的成本太高,而且监管层也认为中国A股投资者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缺乏风险承受能力、缺乏行为自主能力、缺乏基本生存能力、缺乏市场适应能力、缺乏……所以监管层虽然自己也不懂,但自认为比A股投资者还是要更懂一些,所以要替投资者做决定、要呵护投资者,就像溺爱的长辈总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熊孩子。


涨跌停板好不好?或者换个问法,体会更深,如果要杀一个人,是一刀毙命来得痛快,还是钝刀子割肉更折磨人?当然是要选后者,吓也吓死他个猴崽子!所以,是一个交易日内,让利空全部出尽、要跌就跌到位心里踏实,还是说每天跌10%、连续跌个几天心里踏实?恐怕后者的话,就是没毛病也瞎琢磨出毛病来了,况且一旦失去涨跌停板的畸形保护,广大散户反而可能会更加审慎地看待各种小道消息、大师秘笈,毕竟跟风盲从有可能一天就回到解放前了,投资也会更理性、更注重基本面。


所以说西施是美的,但即使东施是丑的,效仿前还是应该先照照镜子,丑不是你的错,但丑不自知还堂而皇之地去效颦,就只能是个笑话。

同样是在1月7日,监管层还出台了另一个很奇葩的新规,大股东不得任意减持、要减持的话三个月内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看到这个新规甚至都有点吐槽无力,因为监管层在这个新规中,特别提到这是为了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


3个月1%,你要当x子就不要再立牌坊了,不知道怎么保持市场波动稳定,要让大股东舍弃自己利益协助维稳,就不要还假惺惺地表示我们其实是体谅大股东滴、是关心大股东滴、是施舍给大股东滴,除了想卖股票之外,大股东的一切诉求我们都支持,因为我们很自信!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站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