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从业 >内容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2018-7-3     来源:556考试吧

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

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利率水平

利息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

这是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息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息收入),会带来货币持有的减少,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利息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

(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

信用货币制度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

信用制度发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结算减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数量,从而使货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完善,增加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形式,人们的资产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就会减少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时,会减少货币持有,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7)其他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

(二)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存款准备金(rd):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影响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反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调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2)现金漏损率(c) (反比)

在存款派生过程中,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3)超额准备金率(e) (反比)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留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贷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削弱。

(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 (反比)

货币创造乘数K

K=1/(rd+c+e+rt*t)

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站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