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

零基础或者学习定性差的考生如何一次通过CFA一级考试?

2018-8-3     来源:中大网校

1、首先是学习时间

我把我的学习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1-12月;第二阶段,1月;第三阶段2-4月;第四阶段,5月-考前。

第一阶段:每天学习3小时

于我而言,应该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其一,作为一个学渣,真的很长很长时间没有系统性学习了;其二,对于没基础的学员(虽说我本科属于经济类,但是金融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来说,要学会从金融的视角思考问题,也会相对困难。

这段时间里,我看的是前导网课,个人觉得效果挺好,内容简单但能培养金融逻辑,课时较少但适合很久没学耐不住性子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般强迫自己没课的时候去坐图书馆,晚上洗漱之后坐自习室,咳咳,就算玩手机,我也是在这两个地方玩的。

如果还是坐不住,可以选择一项运动,确实是一个减压发泄的好方式,我个人是不想学的时候就去跑步,半年下来,消了脂肪肝,瘦了十公斤,偶尔去跑个半马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第二阶段:一月,准确说是一个寒假,每天学习8小时经过第一阶段两个月的磨练,基本性子也能磨一磨,开始也坐得住了,寒假这一个月,对于非在职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坚持下去,200多个小时会有很大的提升,对后期的学习也有帮助,坚持不了,前功尽弃。

这段时间里,我看的是任务制网课:知识点齐全,对CFA十门课能有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概括和详解;网课学习之后有积分,内部有排名,凡人都有好胜心,谁也不例外。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但对我个人而言相对有效的事情--抄ppt。

开始正式学习之后,我首先面临的问题就只有三个字:我不会。作为一个学渣,我本能的想到了一个字:抄!当然啦,我只抄了道德,数量和财报部分的ppt,因为这三门占比接近一半,而我寒假也只看了这三门。现在回想,其实数量部分就不用抄了,财报因人而异,道德还是值得一抄的。

第三阶段:三个月,每天学习3个小时

因为春学期学校安排的课程相对较紧张,再加上导师严令要出一篇cssci,特别忙,曾一度想过要放弃。这段时间可能对在职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时间安排上,正常是白天上课和写论文,忙完回寝室洗漱也就十点半了,然后就是去自习室,干到一点半。

在这一阶段,两个月左右吧,其他七门课(任务制网课)看完,剩下一个月的样子专门看notes并完成上面的习题。当然,网课再按常速看肯定是来不及的,我正常是1.5倍的速度,2倍有些太快,脑子跟不上。现在回想起来,可能除了高三最后一个月,就没那么拼过了吧,年轻嘛,多付出付出,多努力努力,总归能学到点东西的。

第四阶段:5月-考前,每天学习10小时

这段时间其实也能算冲刺时间了,能推的活动就全推了吧,能翘的课就翘了吧,无论如何,这段时间日程安排第一位的,肯定是CFA。

这段时间我用的是实景网课,白天看视频,晚上做原版书习题。实景网课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针对性特别强,无关紧要的迅速带过,能节约不少时间。五月底请假回家,回家以后做了两件事:第一件,近三年的mock,自己给自己模拟考试;第二件,根据mock和notes以及平时的笔记整理了100题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也推荐利用零散时间刷金程题库。

以上就是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零基础的学员,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花1000个小时在上面吧。一级考试告一段落,我个人觉得自己可以有所改进的,学习的顺序应该是前导课程,看一遍书,任务制网课,看一遍书,实景网课,总结梳理及复习课。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效率应该会稍微高一点。

2、关于网课 

我不否定单靠教材死记硬背通过考试的,我想说的是,CFA网课最重要的作用,于我等这些零基础的学员,应该不仅仅是考试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听多了,你会有一种思维和逻辑。

考前几天注意休息

我自己就吃了这样的亏,考前一天刚到宾馆的时候,可能由于很长时间没休息,也因为长途跋涉到上海,中午看见宾馆的床寻思眯20分钟,万万没想到一睡睡到了晚上七点多,再加上有些许紧张,结果可想而知,当晚我就睡了两个小时就直奔考场了。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可能应了那句话,唯有努力和汗水不会辜负你我。

此外,我需要感谢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尽管联系的少,也没见过面,但是我知道,老师每天都有很用心的陪伴我们--一句话,一张图,一首歌。这就是金程网校不一样的地方吧,给予我们的不单单只有教导,兴许还有人生路上的点化。

最后,我个人觉得,CFA并不是一本证书,一门考试,它可能给我们的,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懂得学习并且为之努力的习惯,也像是一个契机,一个选择改变自己的契机。它并不能让我们年薪百万,但是如果你愿意,那么CFA作为模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每日,更进一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站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函联系。